科大讯飞助力“心声”,让听障人士有声交流
“不需要用手语就可以交流吗?”4月23日晚7点,深圳中心书城南区大台阶,照例成为每周三手语角的阵地。但这一天的手语角,特别不同——“心声”APP沟通软件试用会以游戏的形式正火热进行。
“心声”
一款帮助聋哑人和普通人交流的免费 APP。操作方式简单,界面对功能的展示一目了然:借助科大讯飞的语音技术实现文字或者语音输入的转换,帮助聋哑人完成交流。只要有一部能上网的手机,它就能帮你和聋哑人说出各自的“心声”。该应用的开发者是来自于 Thoughtworks 公司的姜鹏、付莹、王琰和朱晨组成的4人团队在业余时间开发的。
现场体验——听障IT朋友提专业意见
“心声”沟通软件试用会上,简单的游戏充分体现了这个软件的非凡之处。通过科大讯飞提供的语音技术,听障朋友只需拿着手机,便可与普通人面对面交流。普通人按着“点此对我说话”,一句话结束,屏幕马上显示出文字。而听障朋友看到文字后,进行文字回复,然后一点“朗读”键,软件就会根据设置的朗读语音读出文字内容。如果语音比较长,还能设置“说很长时间”,马上就变成了一部实时速录机,文字一行行出现在屏幕,基本没有滞后。
此次“心声”沟通软件试用会让朱晨感到开心和满足。到场的很多听障朋友本身就是从事IT行业的,这是刚到深圳2个多月的朱晨之前所不具备的资源。“又是同行,又是主要服务对象,他们给我提了很多建议。我自己觉得‘心声’戳中了他们的若干‘痛点’,他们很希望通过这个软件实现和健全人沟通的愿望。”
开发故事——戴上耳机模拟听障者感受
心声团队并没有太多和聋哑人接触的经验,曾经尝试联系西安的多所聋哑学校,但电话打不通,邮件也都石沉大海。于是他们利用场景再现的方式来了解聋哑人与普通人沟通时的痛处:一人带着大声播放歌曲的耳机和口罩,尝试用一切方式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。发现普通人向聋哑人表达想法很痛苦,而且手机打字很慢。
助听障朋友圆3个梦想
1.发音
在我们固有的思维里,觉得聋哑人通过文字把所要表达的告诉我们就可以了。其实,他们很渴望发音。
对应功能:朗读——软件里面有将文字变成语音的功能,聋哑朋友可以用它代替自己朗读,像健全人士一样发音。
提升空间:目前虽然只有很常规的男、女声音,并且支持普通话、粤语、英文,但是借助科大讯飞的个性化语音合成技术,想用四川话、河南话、东北话等方言朗读,或者林志玲姐姐、林志炫哥哥的个性化声音都不是难事,想想高德地图的林志玲为您导航,还怕未来功能不够炫酷吗?
2.音视频转字幕
电影、视频若没有字幕,听障朋友就无法享用这些资源。
对应功能:音频转换——通过一根特制的音频转换线,一头接开着“心声”软件的手机,一头接电脑,实现实时字幕。
提升空间:噪音比较大的音频,不能很好识别。这个音频线目前和助听器一样功能,只是扩音,不能消除噪音,如果能再帮它做个“人工耳蜗”那就牛啦!
3.打电话
没有一个聋人可以打电话,戴助听器打电话的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。
对应功能:加一部手机和音频线——通过一根特制的音频转换线,一头接开着“心声”软件的手机,一头接普通手机。普通手机打电话,开着“心声”软件的手机充当“翻译”实现语音和文字的转换。
提升空间:如果能通过软件直接实现文字语音转换,让聋人可以给普通人打电话就非同凡响了。